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思考

《雅典学院》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于公元 1510—1511 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该作品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园为题材,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1. Eudaimonia - 什么是幸福?

Eudaimonia 贯穿了整个西方哲学史;它的身影也渗透进了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美学。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它的解读、辨析和讨论从未停止。

Eudaimonia,希腊词,意为“人的兴旺”(human flourishing)。该词由 eu(好)和 daimon(神灵)组成,字面意思为“有一个好的神灵在照顾”「或“吉星高照”」——人类最高的善。1

英文一般将其译为“happiness”(幸福),这并不确切。因为幸福经常等同于快乐或我们情感性质的满足,而这只是希腊词 eudaimonia 的部分含义。Eudaimonia 有另外一面在哲学上更为重要的含义,即我们作为主动存在物的本性的满足。在这一意义上它在希腊文中等同于“活得好”或“做得好”。

由于 eudaimonia 不是暂时性现象,而是涉及到人的整个一生的状态,它也被译为“福祉”(well-being)。许多希腊哲学家,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 [[伊壁鸠鲁]],都认为 eudaimonia 乃是最值得过得生活状态。

2. 御者和他的两匹马

关于人性和幸福的问题是 [[柏拉图]] 教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认为幸福、自然、美德(virtue or arête)和社会都是相互关联的,每一个都有助于我们茁壮成长和过上充实的生活。

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认为,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人性时,我们才能找到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他还强调,人类只有从社会交往和友谊中才能获更多的好处。

然而,幸福本身并不依赖于外部事务、社会或友谊。对柏拉图来说,追寻个人幸福与控制我们内心的欲望、诱惑和情感是并行的。

“The man who makes everything that leads to happiness depends upon himself, and not upon other men, has adopted the very best plan for living happily”

- Plato, The Republic

在著作《斐德若篇》(The Phaedrus) 中,柏拉图用独白、戏剧和寓言来表达对幸福的看法。《御者和他的两匹马》的寓言可能是关于如何获得内在幸福最重要的表述。

想象一下,一位御者驾驭着两匹马的战车,这两匹马之中一匹驯良,一匹顽劣。御者试图让马车沿着小路前进。

One of these horses is a wild horse, described by Plato as a “crooked lumbering animal, put together anyhow…of a dark color, with grey eyes and blood-red complexion; the mate of insolence and pride, shag-eared and deaf, hardly yielding to whip and spur.” 其中一匹是顽劣的马,柏拉图将其描述为:庞大,拳曲而丑陋,颈项短而粗,面庞平板,皮毛黝黑,眼睛灰土色里带血红色,不规矩而又骄横,耳朵长满了乱毛,又聋,鞭打脚踢都难得使它听调度。2

The second horse is a noble horse, it is “upright and cleanly made…his color is white, and his eyes dark; he is a lover of honor and modesty and temperance, and the follower of true glory; he needs no touch of the whip, but is guided by word and admonition only.” 第二匹马占较尊的位置,样子顶美,身材挺直,颈项高举,鼻子像鹰钩,白毛黑眼。它爱好荣誉,谦逊和节制,因为懂事,要驾驭它并不要鞭策,只消劝导一声就行。

–Plato, The Phaedrus

3. 顽劣的马不能训练,但可以控制;驯良的马可以训练,但它需要理性和良好的习惯

令御者不满的是,顽劣的马对即时的快乐比前进更感兴趣,不断受到食物、性、睡眠和其他生理欲望的诱惑和分心。这匹马使御者难以轻松地旅行。

而驯良的马被荣誉和胜利所激励,像它被训练的那样保持在轨道上。当然,这匹马也有欲望、诱惑和情绪要与之抗衡,就像顽劣的马一样,可能会把御者引入歧途。然而,御者已经灌输了良好的习惯和训练,帮助这匹驯良的马避免分心。只要这些被牢牢灌输的好习惯,成为驯良马的第二天性,它就会保持在轨道上,在轻松地前进中找到乐趣。

在柏拉图看来,顽劣的马代表了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享乐主义的快乐和欲望。这匹马无法被训练,因为它只是本能地行动,再多的理智或理性也无法转移它对诱惑的注意力。

因此,御者必须是明智的,它必须避免道路上的所有诱惑,以保持对顽劣马的控制。

驯良的马代表我们可以拥有的德性生活,即使情绪和欲望可能威胁到我们,使我们脱离正轨。但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沿着我们的道路轻松前行。

柏拉图承认,有冲突的思想、欲望和情感是我们人类的天性,但我们可以训练自己,在不知不觉步入正确道路的事物中获得快乐。

当御者沿着他的道路前进时,他必须了解他的两匹马内在的倾向和欲望。他必须了解什么可能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或将他们引向不同的方向。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他才能控制局势,轻松、高效地向前推进。随着注意力的转移和良好习惯的灌输,御者将与前方的道路保持一致,并在此过程中找到幸福。

4. 幸福和驾驭我们的思想

《御者和他的两匹马》强调,为了寻找幸福,人类必须以对自己的控制和内在意识来驾驭世界。我们不能去除本能的诱惑和自然的欲望或情感,但我们可以尽量避免那些会诱惑和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同时培养良好的习惯,让我们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

一旦御者、顽劣马和驯良马配合起来,它们就不需要单独依靠控制或意志力,前进的道路将是自然、愉快的和轻松的。

5. 亚里士多德的四大基本美德

但反思、控制和良好的习惯并不总是来得容易。一个人需要什么素质才能驾驭自己的内心?也许关于幸福的第二个最重要的教导来自柏拉图的学生 [[亚里士多德]],他的四大美德扩展了柏拉图关于如何获得幸福的教导。

既然一个人不仅有思想的能力,也有通过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引导行为的能力,亚里士多德把德性划分为理智的德性(包括实践智慧 phronêsis 和理论智慧 theoria)和道德的或伦理的德性(性格的卓越)。这后者是与实践智慧密切相关的内在化行为、欲望和情绪。

有了足够的实践,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利用这些品质特质,像御者一样,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

第一个基本德性是 节制。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节制是过度和不足之间的中间道路。它需要在一个人的行动中表现出克制并保持平衡。

“Virtue, then, is a state that decides.[consisting] in a mean. The mean relative to us, which is defined by reference to reason, i. e., to the reason by reference to which the intelligent person could define it. It is a mean between two vices, one of excess and one of deficiency.” “德性因而是一种决定状念,是一·种相对我们的中道,是为理性所界定,即参照那据此明智的人能够界定它的理性。它是两恶·:一个是过度,一个是不足之问的中道。”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107a1-4

第二个基本德性是 毅力,也被称为勇气和面对逆境时的内在力量。只有当一个人有勇气的时候,他们才能抵制诱惑,克服困难。

第三个基本德性是 审慎。那些快乐的人能够自我判断并以道德的方式行事。他们能从错误中学习,并努力变得更好。

第四个基本德性是 公正,亚里士多德将其定义为无私和自私之间的中间道路。与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声称,虽然一个人应该追求自己的欲望,但是帮助他们周围的人也很重要。一个快乐的人将有助于良好运行和更加公平的社会。

6.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谈幸福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人类应该努力追求幸福,因为这是美好生活的本质。

与亚里士多德相比,柏拉图更关注人类的美德和知道什么是善。善的理念凌驾于一切之上,知道出于正确的理由会使人自动做正确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控制、理解和习惯很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幸福可以从内部寻求和反思的,由个人和他们的思想状态决定的。

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仅仅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还不够——人们必须选择以适当的方式行事。对亚里士多德来说,美德和幸福是一个实际的、外在的问题,而不是反思的和理论的。理论上一直认定为“好”的东西,最终在实践中却也总得视情况而定,亚里士多德看到了 善之多元性

“然而那些外在的善……也属于幸福。因为,如果人们无法支配那些必要的辅助手段,就不可能,至少很难通过高贵的行为而引人注目。很多事情都需要借助于朋友、金钱和政治权力才能实现,这些东西在此发挥了类似于工具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099b

亚里士多德把幸福定义为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而属人的善就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因而人们也把外在善、身体善和灵魂善的现实活动称为属人的幸福。

  • 外在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相对于人的身体和灵魂而存在的事物所需要实现的好,如对待财富、运气、权力等外在事物。为此,他分析了同财富处理行为有关的慷慨、挥霍、吝啬三种品质,并认为对财富运用得最好的人是能够实现财富这一外在善的人,即具有慷慨品质的人,挥霍和吝啬是与慷慨对立的恶。“浪费人赖以生存的财富,就是在以一种方式毁灭自己”3

  • 关于身体善,亚里士多德集中论述了两点:第一点是健康,第二点是自爱。健康作为一种外在善,是医术所要实现的目的善,也是人们身体应当保持的适度状态,这种状态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自爱是人们实践活动中应当致力于实现的身体善,因而对一个追求幸福的人来说,避免不健康和不自爱的行为是必要的,实现身体的善是实现灵魂善的前提。

  • 在亚里士多德后学编写的《大伦理学》中,灵魂的善被分为三个部分:“明智、德性和快乐”。在这三个部分中,理性始终是一以贯之的。亚里士多德把快乐分为本性上的快乐和非本性上的快乐,肉体感官快乐是非本性的快乐,永远合乎德性的行为才是在本性上的快乐。

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采取了一种更科学的方法来把握美好生活的意义。这需要研究人的性格,以及能使生活总体上过得好的条件和环境。

7. “善”

柏拉图关于美德和幸福的另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根植于他的“善”思想。

对柏拉图来说," 善 " 是 " 可理解的世界 " 的最高对象,它是由基本形式和数学组成的。这个可理解的世界与人的知识(episteme)和思维(dianoia)的状态相对应。

柏拉图教导说," 善 " 的形式(或理念)是所有知识的起源,但它不是知识本身。人类应该追求善,但这离不开哲学推理和理性。

对柏拉图来说,真正的知识不是关于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可能遇到的物质对象和欲望;它是关于更纯净和完美模式的本质,这些模式是所有受造物形成的模式。这些就是柏拉图所说的形式或理念。

柏拉图把所有的存在分成两个领域:形式的可见领域和超验领域(可理解的领域)。看得见的领域是通过感官感知的物质世界,容易受到 " 有 " 和 " 无 " 的影响。另一方面,可理解的领域代表最终的现实,是持久的,并且只能通过推理或智力来获得。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教导人们,致力于知识和美德的生活将带来幸福和自我实现。为了获得幸福,一个人应该使自己不受物质世界变化的影响,并努力获得存在于可理解领域中的永恒不变的形式的知识。

7. 柏拉图关于人类幸福的观点如何塑造了现代思维?

习惯的四个阶段,来自 Atomic Habits ,James Clear,2018

柏拉图关于幸福的教诲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在智能手机、技术、电子邮件和日历提醒出现之前的2000年,柏拉图已经告知了我们,在一个被诱惑和干扰所包围的世界中,我们都面临着内心的斗争。

柏拉图的教诲与现代心理学和科学关于习惯养成和自我控制的理论是一致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我们的日常习惯和行为中创造小的变化可以带来更多的生产力和幸福生活。

想停止不健康的饮食吗?把不健康的食物从家里拿走。想更积极地思考吗?通过每天写感恩日记来培养良好的习惯。

当我们了解我们内在的人性,以及是什么把我们拉向不同的方向时,我们就能意识到什么是真正让我们快乐的,什么是有可能让我们的快乐偏离轨道的。了解并驾驭我们内心的马匹,将使我们平静地、有效地、快乐地度过一生。

注:

  1. 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 ↩︎

  2. 柏拉图哲学作品集《斐德若篇》(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3. Aristotle.Nicomachean Ethics〔M〕.Edited by Roger Crisp.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